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,他不仅善于塑造各种典型形象,揭示其蕴含的社会和历史文化本质,而且也很重视用杂文反映现实。鲁迅的杂文非常具有战斗力,虽然不是刀剑,却犀利异常;虽然没有鼓角喧天,却极其振奋人心。下面一起欣赏鲁迅的一段短文,朴素直白,读完也令人感慨。
《娜拉走后怎样》(节选)作者:鲁迅人生很苦痛的是梦醒了,无路可以走。做梦的人是幸福的;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,很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。你看,唐朝的诗人李贺,不是困顿了一世的么?而他临死的时候,却对他的母亲说,“阿妈,上帝造成了白玉楼,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。”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,一个梦?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,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,死的高兴地死去,活的放心地活着。说诳和做梦,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。所以我想,假使寻不出路,我们所要的倒是梦。
《娜拉》翻译成中文是《傀儡家庭》,作者是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。故事里的人物娜拉原本是一位家庭主妇,她听天由命、逆来顺受,她的家境虽然很好,自己却毫无自由。有一天她之前的恋人忽然来找她,要带她离开现在的这个家。
丈夫知道后就让她自己决定去留,娜拉突然感到自己可以主宰命运了,这种自由的感觉,又让她一度决心留下来,但很后她还是离开了。鲁迅先生讲了这个故事后,就提醒大家,如果没有出路时,我们所要的就是梦,但不要将来的梦,只要目前的梦。
古往今来,诗人们都有梦想。王维盼望早日归隐,“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”,然而他兄妹的家境不好,虽然薪水微薄,依然要以此维持生活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,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,可是一贬再贬,令他后悔不该读书。杜甫半世流离,安史之乱后,没有过上一天丰衣足食的好日子,他盼望“何时诏此金钱会,暂醉佳人锦瑟旁。”就连在梁山享受大碗喝酒的宋江也不忘早日心安,“望天王降诏,早招安,心方足。”
看来,无论身处忧患,还是醉心红尘,都没有绝对的快乐无忧。鲁迅先生看穿了这些,所以李贺短短27岁就离开人世,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,本该悲痛万分,可是儿子一句美丽的谎言,让这位可怜的母亲暂时忘记了忧伤。也许她也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儿整天呕心沥血,却得不到世人公正的评价,而上天却怜惜这位才子,让其羽化成仙,在凝虚殿那里撰写乐章,那里的日子过得悠闲,那里将不再有悲伤和惆怅。
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虚幻,有些是我们鉴别力不够,有些是我们故意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,还有的就是别人善意地欺骗我们。但是梦境再好,很终还是要醒,借酒浇愁只会愁更愁。鲁迅先生也提醒我们,不要将来的梦,只要目前的梦,因为暂入梦境很朦胧,黄粱美梦一场空。